7月22日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——大暑,高温依然很有“存在感”。大暑+三伏出现的头晕、头痛、恶心呕吐等症状,不一定只是中暑,甚至可能是会危及生命的“热中风”!下面由东莞市人民医院水乡医院(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)内一科主任、主任医师张奇志带大家了解。
什么是“热中风”?
不少人认为,冬季才是脑中风(脑卒中)的高发季。其实,夏季患上脑中风的人群也不在少数,俗称“热中风”。
这是由于夏季大量出汗后,引起血液浓缩,增加血栓形成风险,而贪凉等带来的寒冷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,频繁出入温差大的场所也会增加血管负担,大幅提升了脑卒中、心梗等心脑血管意外发病的概率。
尤其对于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而言,更容易发生“热中风”,通常表现为:胸闷、心慌,头晕头痛、恶心呕吐、视物重影、肢体乏力、语言困难等症状。
如何区分“热中风”和“中暑”?
“中风”是卒中的俗称,“热中风”是指在高温天气(气温超过32℃)下出现的卒中事件。
这种特殊类型的“中风”,其发生机制包括血液浓缩、血管失控及血压波动等。在炎热天气下,人体出汗增多,血管扩张明显,若水分补充不及时,容易导致血容量不足,在血液浓缩的情况下,血小板易于聚集,就会增加血栓的形成风险。而高温容易使人心情烦躁、易怒,从而引发血压波动,也可能诱发卒中。夏季频繁进出空调房间或让冷风直吹头面部,会使血管迅速收缩或扩张。这些因素相互叠加,导致高温天气成为卒中发作的重要诱因。
发生“热中风”时,可能会出现头晕、头痛、恶心呕吐等症状,这些症状和中暑有相似之处,区分“热中风”和“中暑”,关键在于观察患者是否有局部神经功能受损的表现(如偏瘫),以及体温是否异常升高。在高温天气下,一旦出现头晕、偏侧肢体无力等症状,切勿自行诊断为普通中暑,这可能会延误治疗时机。
用“120”口诀识别卒中
“1”——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。
“2”——检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。
“0”——聆(零)听讲话是否清晰。
“120”——发现以上任一突发症状,立即启动急救响应流程。
卒中发生后的4.5~6小时是救治的黄金期。在等待救护车到来时,应注意使患者保持平静。注意!这些事情不要做!
1、不要急切搬动患者
发现患者发病后,切勿立即将患者抱起或剧烈摇晃头部,此类动作可能加剧脑出血,导致病情恶化。
2、不要高声呼叫患者
避免大声呼喊患者,强烈的声音刺激易引发情绪紧张,促使血压骤升,加重脑血管负担。
3、不要盲目自行用药
在未明确病因时,禁止擅自喂食降压药、阿司匹林等药物,错误用药可能使卒中症状加剧。
4、不要不当喂食饮品
不可因误判为饥饿而喂食糖水,不当喂食极易引发呕吐,甚至造成窒息风险,干扰黄金救治时机。
如何预防“热中风”?
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“热中风”的发生呢?
1、日常生活中要做好情绪管理,高温天尽量保持心态平和,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引发血压起伏。
2、注意环境温度,避免在每日10时至15时高温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。
3、合理使用风扇、空调降温,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5—28℃,并定时通风换气。
4、天气炎热一定要及时补水,防止出汗较多出现脱水。
“热中风”不是老年人专属
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
肥胖、大量抽烟和饮酒
以及有脑血管狭窄的人群
都是高危人群
一定要做好健康防护
来源: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
编辑:顾宇茜
校对:陈如碧
审核:刘妙
洪萨配资-洪萨配资官网-证券配资-配资网上开户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