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宁墓坐落在莫斯科红场的西侧,紧邻克里姆林宫的红色围墙。
当我们抵达莫斯科时,正值九月下旬的秋高气爽,天气宜人。红场上空,天高云淡,清风拂面,一切都显得格外宁静。周围高耸的古老建筑散发着浓厚的历史与文化气息,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。这些建筑物矗立在红场,似乎在用它们那厚重的身躯,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。不过,略感遗憾的是,列宁墓前的红场中央正在进行修缮工作,或许是在为即将来临的俄罗斯国庆节做准备,舞台搭建等一系列活动正在进行。一周时间内,长长的铁丝网将游客与列宁墓隔开,限制了人们的近距离参观。
远远望去,列宁墓显得简单而低调,造型朴素,但却透出一股严肃、庄重与神圣的氛围。它由三层递减的台阶形状构成,外观看上去像一个逐渐缩小的立方体。底层是列宁墓的核心部分——悼念大厅,这里安放着列宁的遗体,水晶棺静静地在大厅内,仿佛带着永恒的宁静。其上是一片平整的石平台,通向检阅台的石级,接着是五级台阶和由36根巨柱支撑的柱廊,形成了令人肃然起敬的庄重气氛。最顶端是一个两级阶梯状的平顶平台,正是列宁墓的检阅台,曾见证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。每年的国庆节,检阅台便是举行军队游行和军事检阅的场所。
展开剩余78%站在这片历史的见证之地,我不禁脑海中浮现出斯大林在1941年11月7日,站在这里挥臂高喊“在列宁的旗帜下,向着胜利,前进!”的场景,似乎还能听见他那充满力量与激情的声音。此时,我的心中涌动起一种难以言喻的热血情怀,仿佛整个人都被那种磅礴的历史力量所震撼。
四周游客如潮,摩肩接踵。我站在那里,似乎被那股历史的气息牢牢吸引,脚步不由自主地停滞。我仿佛看到了列宁——那个改变了世界格局的伟人,他身躯不高,仅有1.62米,却散发着无法忽视的巨大影响力。如今,他安静地躺在水晶棺内,仿佛沉睡一般,眼睛紧闭,面容安详,那一刻,历史仿佛凝固了。
在那短短的瞬间,我的思绪跨越千年,激荡不已。我仿佛听到了列宁在战火纷飞中,面对工农群众激动人心的演讲;又仿佛看见他在案前专心工作,眉头紧锁,伏案疾书;一回神,我看见列宁孤独地流放在西伯利亚,满目愁容,孤寂的背影在风雪中渐行渐远;而当我再次抬头时,眼前却浮现出克里姆林宫上空那迎风飘扬的俄罗斯国旗,脑海中却又涌现出列宁在病床上,紧握妻子克鲁普斯卡娅的手,低语细语的画面……
1918年8月30日,列宁在莫斯科郊外的米赫尔松工厂与工人讲话时,突然遭遇暗杀。一支勃朗宁手枪在不到三步的距离内向他射出三颗子弹,第一颗击中了他的左肩,第二颗则穿透了他的左胸和颈部,第三颗打中了与他对话的女子。虽然列宁奇迹般地活了下来,但第二颗子弹的伤口深而难以处理,医生无法将其取出。
虽然列宁的健康状况慢慢恢复,但他的身体已经无法恢复到昔日的强健。苏俄在百废待兴的艰难时局下,列宁几乎废寝忘食地工作,身体逐渐透支,直到1922年4月,列宁才因病就医,经过一位德国医生的手术,终于将体内长达600天的子弹取出。然而,手术后仅一个月,列宁便因中风瘫痪,失去了右侧的功能;同年12月,他再次中风,彻底停止了政治活动。1923年3月,列宁的第三次中风让他永远卧床不起,甚至丧失了语言能力。
1924年1月21日傍晚,列宁在莫斯科郊外的戈尔基村去世,享年54岁。列宁去世后,苏联政府决定在莫斯科红场建造一座墓地纪念他。根据建筑师阿·舒谢夫的设计,陵墓的草图迅速完成,一座临时的木结构墓碑在红场上匆忙建设完成,列宁的遗体通过现代防腐技术保存,放置在水晶棺中供人瞻仰。阿·舒谢夫因此获得了“苏联功勋建筑师”的荣誉。
此后,阿·舒谢夫又设计了更宏伟的列宁墓方案,设计图呈塔字形,顶端是列宁的雕塑,气势恢宏。但由于实施这一设计需要耗费巨额资金,最终没有被采纳。
1925年,列宁墓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改建,外形更加雄伟,然而依然是木质结构。到了1929年,苏联政府决定重建列宁墓,这次使用了光滑的红色花岗岩和黑色大理石,完成了永久性改建。
二战期间,由于纳粹德国的入侵,列宁的遗体被转移到远离莫斯科的丘明州。遗憾的是,在战时的恶劣环境中,列宁遗体无法得到足够的低温保护,开始腐烂。直到战争结束,列宁遗体才得以返回莫斯科,此时他的右腿和左肢部分已经被截去,安装上了假肢。水晶棺也进行了更换,陵墓内部也重新进行了修缮。
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,他的遗体被安放在水晶棺中,暂时与列宁同葬。1961年,随着苏联内部反斯大林的运动兴起,赫鲁晓夫等领导人决定将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移除,安葬到旁边的苏共领导人墓。
此后,列宁遗体的腐烂问题变得更加严重,赫鲁晓夫与医学专家商议,决定将列宁的头部与躯干分离,头部被用人工制作的躯体代替,而原本的躯干则被火化。这个替换过程非常精密,几乎无法分辨出原本的遗体与模型之间的差异。
1991年苏联解体后,列宁遗体的维护资金也随之断裂。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列宁墓的未来以及遗体的去向,成为俄罗斯国内广泛讨论的议题。在20世纪90年代初,曾经驻守在列宁墓前的卫兵,也撤离至红场旁的无名英雄纪念碑。
站在列宁墓前,我不禁在想:这位曾经主宰世界的伟人,如今的遗体却如此遭受折腾。生前,他是不可一世的领袖,死后,却只剩下了一个被反复修缮和处理的面目,这究竟是对他的崇敬,还是一种不经意的亵渎?
此时,妻子的轻声呼唤将我从沉思中唤回。我转头望去,身旁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,肤色各异,摩肩接踵。他们匆匆投目于列宁墓那孤寂的背影,却并未驻足太久。很快,他们的目光便转向了其他更为宏伟的建筑,继续匆匆走去。
列宁一生最伟大的贡献,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——苏联,同时也为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奠定了理论基础
发布于:天津市洪萨配资-洪萨配资官网-证券配资-配资网上开户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